核磁共振對梗死區(qū)水腫的改變較敏感,可以顯示梗死灶,一般發(fā)病后1-2小時做核磁共振檢查可顯示信號較強的病變特征,而CT往往需要24小時后才能顯像。對于腦出血伴梗死的病灶,核磁共振比CT靈敏度高,在腦出血的亞急性期,CT呈現(xiàn)等密度或低密度影診斷困難,而核磁共振可顯示血腫特征性形態(tài),對于腦動脈瘤、血管畸形核磁共振診斷價值高于CT。核磁共振對腔隙性腦梗死顯示優(yōu)于CT,CT只能做橫斷面掃描,而核磁共振還可以從矢狀面、冠狀面上探查,所以對于10mm以下的腔隙性腦梗死,CT往往無能為力,而核磁共振對于直徑2mm以上的病灶即可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