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外耳道炎可能與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外耳道皮膚損傷等因素有關。
外耳道炎通常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真菌感染則以曲霉菌和念珠菌為主。外耳道皮膚損傷也是重要誘因,如頻繁掏耳、游泳進水或佩戴助聽器導致皮膚屏障破壞。部分患者可能因過敏反應或濕疹繼發(fā)感染。癥狀表現(xiàn)為耳痛、耳癢、耳道紅腫及分泌物增多,嚴重時可出現(xiàn)聽力下降。
治療可選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藥物控制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需使用克霉唑滴耳液。急性期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抓撓或自行清理分泌物。日常應減少掏耳頻率,游泳時使用耳塞防護,出現(xiàn)耳部不適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