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指甲周圍腫了可通過熱敷、消毒處理、外用藥物、口服藥物、切開引流等方式消腫。甲周腫脹通常由甲溝炎、外傷感染、真菌感染、過敏反應、嵌甲等原因引起。
早期腫脹無明顯化膿時可用40℃左右溫水浸濕毛巾熱敷患處,每日重復進行3-4次,每次持續(xù)10-15分鐘。熱敷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幫助炎性物質吸收。操作時需保持手部清潔,避免用力擠壓腫脹部位。若熱敷后紅腫加重或出現跳痛,應立即停止并就醫(yī)。
使用碘伏溶液或醫(yī)用酒精對腫脹區(qū)域消毒,每日重復進行2-3次。消毒時從中心向外周螺旋式擦拭,覆蓋周圍2厘米皮膚。甲溝炎繼發(fā)感染時可先用雙氧水沖洗膿液,再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注意保持患處干燥,消毒后無須包扎,避免穿戴不透氣的手套。
細菌感染可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或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真菌感染需用酮康唑乳膏。藥物涂抹前需清潔患處,薄層覆蓋腫脹區(qū)域及周邊1厘米范圍。過敏反應引起的腫脹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但連續(xù)使用不超過3天。用藥期間觀察是否出現皮膚脫屑、瘙癢加重等不良反應。
嚴重感染時需遵醫(yī)囑口服頭孢呋辛酯片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真菌性甲溝炎可服用伊曲康唑膠囊。口服抗生素療程通常5-7天,用藥期間禁止飲酒。過敏體質者出現血管性水腫時,可配合氯雷他定片抗組胺治療。兒童患者需根據體重調整劑量,家長需確保完整用藥療程。
形成甲下膿腫或化膿性指頭炎時,需由外科醫(yī)生行膿腫切開引流術。手術在局麻下清除膿腔并放置引流條,術后每日換藥。嵌甲導致的反復腫脹可能需行甲床部分切除術。術后2周內避免患指碰水,定期復查觀察甲板生長情況。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以促進傷口愈合。
日常應注意保持手部清潔干燥,修剪指甲時保留1-2毫米白邊,避免剪得過短或撕扯甲周倒刺。接觸化學洗滌劑時佩戴防護手套,運動時做好手指保護。出現持續(xù)紅腫、搏動性疼痛或發(fā)熱等癥狀時,應及時到普外科或皮膚科就診。哺乳期婦女及兒童用藥前需咨詢醫(yī)生,不可自行使用含激素類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