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呼吸急促可通過保持呼吸道通暢、調整體位、吸氧治療、藥物治療、就醫(yī)檢查等方式處理。小兒呼吸急促可能與呼吸道感染、過敏反應、先天性心臟病、哮喘、異物吸入等原因有關。
及時清理鼻腔分泌物或口腔痰液,使用生理鹽水滴鼻軟化鼻痂后輕柔清理。避免衣物過緊壓迫胸腹部,室內濕度維持在50-60%有助于稀釋痰液。對于嬰幼兒可采用拍背排痰法,手掌呈空心狀從背部由下向上輕拍。
將患兒置于半臥位或抱立位,利用重力作用減輕肺部壓力。避免平臥位導致膈肌上抬加重呼吸困難。哺乳期嬰兒可采取頭高腳低斜抱姿勢,喂養(yǎng)時注意控制流速防止嗆奶。睡眠時可適當墊高肩背部15-30度。
血氧飽和度低于94%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氧療,通常采用鼻導管或面罩給氧,氧流量控制在1-2升/分鐘。家庭制氧機使用前需校準濃度,避免長時間高濃度吸氧導致氧中毒。監(jiān)測唇甲顏色及呼吸頻率變化,及時調整給氧方案。
細菌感染可遵醫(yī)囑使用阿莫西林顆粒、頭孢克洛干混懸劑等抗生素。哮喘發(fā)作可使用布地奈德混懸液霧化吸入,配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擴張支氣管。過敏反應需服用氯雷他定糖漿抗組胺,嚴重時短期使用潑尼松龍片。用藥期間觀察是否出現(xiàn)皮疹、嘔吐等不良反應。
出現(xiàn)口周發(fā)紺、三凹征或意識改變需立即急診。醫(yī)生可能進行血常規(guī)、胸片、心臟超聲等檢查,肺炎患兒可能需要靜脈用藥。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需評估手術指征,異物吸入需支氣管鏡取出。記錄發(fā)作時間、誘因及伴隨癥狀供醫(yī)生參考。
家長需保持環(huán)境空氣流通,避免接觸花粉、塵螨等過敏原。飲食選擇易消化食物,少量多次喂食防止腹脹影響呼吸。定期接種肺炎疫苗、流感疫苗預防呼吸道感染。監(jiān)測體溫和呼吸頻率,新生兒正常呼吸頻率40-60次/分,幼兒20-30次/分?;謴推诳蛇M行呼吸訓練如吹泡泡游戲,增強呼吸肌功能。若癥狀反復或加重,應及時復查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