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打完防疫針發(fā)燒可通過物理降溫、補充水分、觀察癥狀、調整飲食、遵醫(yī)囑用藥等方式緩解。接種疫苗后發(fā)熱通常由免疫反應、個體差異、疫苗成分刺激、合并感染、接種操作不當等因素引起。
使用溫水擦拭額頭、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水溫控制在32-34攝氏度,避免酒精或冰水刺激皮膚??芍貜瓦M行但每次不超過20分鐘,同時保持室內通風,室溫維持在24-26攝氏度。若出現寒戰(zhàn)需停止擦拭并保暖。
少量多次飲用溫開水或口服補液鹽,每日飲水量按每公斤體重50-80毫升計算。母乳喂養(yǎng)嬰兒可增加哺乳頻次,避免飲用含糖飲料。家長需觀察排尿情況,若6小時無排尿需警惕脫水。
每2小時測量體溫并記錄,注意是否出現皮疹、嘔吐、抽搐等伴隨癥狀。發(fā)熱超過38.5攝氏度持續(xù)24小時,或體溫波動超過1.5攝氏度需就醫(yī)。家長需特別關注精神狀態(tài)變化,出現嗜睡或煩躁不安應立即就診。
選擇米粥、面條等易消化食物,適量添加新鮮蔬菜泥。暫停雞蛋、海鮮等易致敏食物,水果以蘋果、梨等平性水果為宜。發(fā)熱期間減少高蛋白高脂肪攝入,恢復期逐步增加優(yōu)質蛋白如魚肉、豆腐。
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懸液適用于3個月以上嬰幼兒,布洛芬混懸滴劑適用于6個月以上兒童,小兒柴桂退熱顆??捎糜陲L熱型發(fā)熱,小兒退熱栓為直腸給藥替代選擇,連花清瘟顆粒適用于伴咽痛癥狀。所有藥物使用前需咨詢醫(yī)師。
接種后24小時內避免劇烈運動,保持接種部位清潔干燥。選擇寬松透氣衣物,每日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體溫正常后48小時可恢復日?;顒?,但一周內避免游泳或泡澡。若發(fā)熱伴隨接種部位紅腫直徑超過3厘米,或出現持續(xù)性哭鬧、食欲顯著下降等異常表現,應及時至兒科或感染科就診。日常可準備電子體溫計和退熱貼備用,接種前向醫(yī)生詳細告知兒童過敏史和近期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