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骨瘤可通過定期觀察、藥物治療、內鏡手術、開放手術、放射治療等方式治療。鼻竇骨瘤通常由遺傳因素、慢性炎癥刺激、外傷史、內分泌異常、骨發(fā)育障礙等原因引起。
無癥狀的小型鼻竇骨瘤可暫不處理,每6-12個月復查鼻竇CT評估腫瘤生長情況。日常避免用力擤鼻或碰撞鼻部,減少鼻腔刺激。若出現(xiàn)鼻塞、頭痛等癥狀需及時復診。
伴隨鼻竇炎時使用克拉霉素、莫西沙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減輕黏膜水腫,對乙酰氨基酚緩解頭痛。藥物治療適用于腫瘤直徑小于1cm且無壓迫癥狀者。
經(jīng)鼻內鏡下骨瘤切除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適用于篩竇或上頜竇的局限性腫瘤。手術需完整切除瘤體防止復發(fā),術后使用生理鹽水鼻腔沖洗促進愈合。該術式出血量通常少于100ml。
額竇或蝶竇大型骨瘤需采用冠狀切口開顱術或面部掀翻術,術中配合導航系統(tǒng)精準定位。開放手術能徹底清除侵犯顱底的腫瘤,但可能遺留面部麻木等神經(jīng)損傷癥狀。
立體定向放療適用于手術高風險的多發(fā)性骨瘤,分次照射可抑制腫瘤生長。γ刀治療對周圍組織損傷較小,但可能引起放射性骨壞死,需嚴格控制照射劑量。
鼻竇骨瘤患者術后應保持低鹽飲食,每日攝入500g深色蔬菜補充維生素K促進骨骼修復。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增強免疫力,避免潛水或高空飛行等氣壓變化大的活動。睡眠時抬高床頭30度減少鼻腔充血,使用加濕器維持50%左右環(huán)境濕度。術后3個月內禁止用力擤鼻或佩戴框架眼鏡,定期復查鼻內鏡觀察術腔愈合情況。若出現(xiàn)持續(xù)發(fā)熱、劇烈頭痛或視力變化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