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古稱“陰挺”,西醫(yī)有采取手術(shù)治療者,但易致經(jīng)血不能下行排出,變生他疾。其實,本病應(yīng)用中藥或針灸均有一定的療效。很多中醫(yī)名家對此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那么,治療子宮脫垂的藥物有哪些?
中藥處方(一)
【辨證】氣虛失攝。
【治法】補氣升提。
【方名】補氣升腸飲。
【組成】人參30克,生黃芪30克,當歸(酒洗)30克,土炒白術(shù)15克,川芎(酒洗)9克,升麻0.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下。
中藥處方(二)
【辨證】腎虛不約。
【治法】補氣益精,升清舉陷。
【方名】大補元煎。
【組成】人參10克,升麻10克,鹿角膠10克,山藥15克,熟地15克,杜仲15克,當歸15克,山萸肉15克,枸杞子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千家秒方》
【組成】當歸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枳殼6克,赤芍6克,柴胡6克,桔梗4.5克,川芎4.5克,牛膝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醫(yī)林改錯》卷上。
中藥處方(三)
【辨證】血虛肝郁。
【治法】養(yǎng)血舒肝。
【方名】開結(jié)湯。
【組成】柴胡3克,續(xù)斷3克,神曲3克,香附9克,川芎9克,當歸30克,丹皮9克,熟地30克,白術(shù)1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辨證錄》卷十一。
中藥處方(四)
【辨證】沖任虛寒,瘀血阻滯。
【治法】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祛瘀。
【方名】溫經(jīng)湯。
【組成】吳茱萸9克,當歸9克,芍藥6克,川芎6克,人參6克,桂枝6克,阿膠9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半夏6克,麥門冬(去心)9克。
【用法】以水10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2次溫服。
【出處】《金匱要略》卷下
 
	
	
	子宮脫垂的癥狀主要包括陰道異物感、排尿困難、腰骶部墜脹及性交不適,按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脫垂、中度脫垂、重度脫垂三...
治療子宮脫垂需結(jié)合生活方式調(diào)整、盆底肌訓(xùn)練、醫(yī)療干預(yù)及術(shù)后護理,主要方法有加強盆底肌鍛煉、避免腹壓增高行為、使用...
子宮脫垂可能由妊娠分娩損傷、長期腹壓增加、盆底組織退化、先天發(fā)育異常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盆底肌鍛煉、子宮托放置、藥...
重度子宮脫垂可通過盆底肌鍛煉、子宮托放置、陰道閉合術(shù)、子宮切除術(shù)等方式治療。子宮脫垂通常由分娩損傷、長期腹壓增高...
子宮脫垂可能由妊娠分娩、長期腹壓增高、盆底組織退化、醫(yī)源性損傷等原因引起。 1. 妊娠分娩 多次陰道分娩或產(chǎn)程過...
子宮脫垂主要表現(xiàn)為陰道口腫物脫出、下墜感、排尿困難等癥狀,按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脫垂、中度脫垂、重度脫垂及完全脫垂...
子宮脫垂常見類型包括陰道前壁膨出、陰道后壁膨出、子宮完全脫垂、子宮不完全脫垂。 1、陰道前壁膨出 膀胱和尿道向陰...
產(chǎn)后四個月子宮脫垂嚴重可通過盆底肌鍛煉、子宮托治療、藥物治療、手術(shù)治療等方式改善。子宮脫垂通常由分娩損傷、盆底肌...
子宮脫垂根據(jù)嚴重程度分為三度,主要有輕度脫垂、中度脫垂和重度脫垂。 1、輕度脫垂: 子宮頸下降至處女膜緣以上4厘...
子宮脫垂可通過凱格爾運動、子宮托使用、中藥調(diào)理、手術(shù)治療等方式改善。子宮脫垂通常由分娩損傷、長期腹壓增高、盆底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