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用藥除了按照行經時間用藥,還要根據(jù)人體的寒熱、虛實不同而有所側重,中醫(yī)最為強調和講究的就是辨證論治。
西醫(yī)治療月經不調的藥物有克羅米酚,于月經第5天開始,50—100毫克/每晚,連用5天;也可于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服用己烯雌酚,O.25~0.5毫克/日,分2~3次口服,連用20天;因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者,可用甲狀腺素片0.03克/日,分2~3次口服;黃體萎縮不全者,可用安宮黃體酮8~12毫克,每晚1次口服,經前7天開始,共5次。
1、血熱型:表現(xiàn)為月經不調,經血色紅或有紫塊或深紅,質粘而稠,心胸煩悶,面紅口干,咽干口燥,顏面潮紅,尿黃便結,舌紅苔黃。治宜清熱涼血。方用清經湯: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白芍10克,生地黃10克,青蒿10克,黃柏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為1療程。方中丹皮、青蒿、黃柏清熱泄火,生地、地骨皮清熱涼血,白芍柔肝和陰,茯苓興水泄熱。全方在清熱泄火的同時,養(yǎng)陰涼血,血和則經自調。
2、血寒型:表現(xiàn)為經期延后,色暗量少,小腹冷痛,得熱則減,或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舌苔薄白。治宜溫經祛寒。方用溫經湯:人參10克,當歸10克,川芎15克,白芍10克,桂心3克,莪術8克,丹皮10克,甘草6克,川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為1個療程??梢詼亟浬⒑B(yǎng)血調經。
3、血虛型:表現(xiàn)為經期錯后,量少色淡,質清稀,頭暈眼花,心悸怔忡,少寐多夢,面色萎黃無華,舌淡少苔。治宜補血益氣。方用滋血湯:人參1O克,山藥10克,黃芪10克,白茯苓10克,川芎10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熟地10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為1個療程。方中用川芎、白芍、熟地、當歸組成四物湯來補血,配合人參、黃芪補氣,使氣充血足,則經血自調。
4、氣虛型:表現(xiàn)為經期提前,或經期延長,量多色淡質清稀,神疲肢軟乏力,心悸氣短,食少便溏,小腹空墜,舌淡苔薄。治宜補氣攝血。方用補中益氣湯:人參10克,黃芪15克,炙甘草10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0克,白術12克,水煎服。每日2次,6天為1療程??梢砸鏆庋a中,升陽舉陷,攝血調經。
月經不調與排卵期出血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及中醫(yī)調理等方式改善。 月經不調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多囊卵巢綜合征...
月經不調患者生活應注意調整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 月經不調可能與內分泌紊亂、精神壓力過大、婦科疾病等因素有關...
月經不調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補充特定營養(yǎng)素、避免刺激性食物等方式改善。 月經不調可能與氣血不足、內分泌紊亂、體寒...
月經不調可能與遺傳因素、內分泌紊亂、精神壓力過大等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可能導致卵巢功能異常或子宮發(fā)育不良,表現(xiàn)為...
月經不調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及中醫(yī)調理等方式改善。 月經不調可能與內分泌紊亂、婦科疾病或精神壓力過大等因...
月經不調可能引起不孕,具體需根據(jù)病因判斷。月經不調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病變等因素有關,長期未干...
月經不調通常表現(xiàn)為周期紊亂、經量異?;虬殡S不適癥狀,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婦科疾病、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 月經不調常...
月經不調可通過調整飲食、規(guī)律作息、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 月經不調可能與內分泌紊亂、婦科疾病、精神壓力等因素有關。...
女性月經不調可通過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及中醫(yī)調理等方式改善。 月經不調可能與內分泌紊亂、婦科疾病或精神壓力過大...
女性月經不調在飲食上需注意營養(yǎng)均衡,避免生冷辛辣刺激食物,可適量補充含鐵、維生素E及優(yōu)質蛋白的食物。 月經不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