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fā)性骨髓瘤治療中的抗凝治療等問題
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通常需要根據病情進行抗凝治療,主要考慮因素包括血栓風險評估、藥物相互作用及疾病分期。多發(fā)性骨髓瘤是一種惡性漿細胞疾病,常伴隨高凝狀態(tài),治療中需綜合評估抗凝指征與出血風險。
1. 血栓風險評估
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因腫瘤細胞分泌異常蛋白、化療藥物使用及長期臥床等因素,血栓形成風險顯著升高。國際骨髓瘤工作組建議采用IMWG評分系統評估風險,高?;颊咝桀A防性抗凝。常用評估指標包括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水平及既往血栓病史。
2. 抗凝藥物選擇
低分子肝素如依諾肝素鈉注射液是首選預防用藥,治療劑量需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新型口服抗凝藥利伐沙班片也可用于非臥床患者,但需注意與蛋白酶體抑制劑的相互作用。華法林鈉片因治療窗窄且需頻繁監(jiān)測,在多發(fā)性骨髓瘤中應用受限。
3. 藥物相互作用
蛋白酶體抑制劑硼替佐米注射劑可能增強抗凝效果,與肝素聯用需密切監(jiān)測出血傾向。免疫調節(jié)劑來那度胺膠囊會顯著增加血栓風險,聯合抗凝時建議采用治療劑量而非預防劑量。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質激素也會進一步升高凝血風險。
4. 出血風險管理
血小板減少是多發(fā)性骨髓瘤常見并發(fā)癥,當血小板低于50×10?/L時應暫??鼓O莱鲅呶;颊呖煽紤]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預防。對于嚴重出血,需立即停用抗凝藥并靜脈注射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中和肝素效應。
5. 疾病分期影響
初治患者誘導化療期間血栓風險最高,需強化抗凝管理。復發(fā)難治性患者因多線治療后凝血功能紊亂,抗凝方案需個體化調整。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前后需根據血小板恢復情況動態(tài)調整抗凝策略。
多發(fā)性骨髓瘤患者應保持適度活動,避免長時間靜坐或臥床。飲食上需保證優(yōu)質蛋白攝入,限制高脂食物以減少血液粘稠度。定期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及肝腎功能,出現皮下瘀斑、血尿等出血癥狀時及時就醫(yī)??鼓委熎陂g避免劇烈運動或外傷,使用軟毛牙刷減少牙齦出血風險。建議患者記錄用藥時間及不良反應,復診時向醫(yī)生詳細反饋治療情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15萬次閱讀
1.02萬次閱讀
1.07萬次閱讀
1.49萬次閱讀
1.44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