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為什么愛腹瀉
腹瀉的原因很多,但80%的腹瀉都是由于腸道感染引起的,因此被稱為感染性腹瀉。夏季是感染性腹瀉的高發(fā)季節(jié),這是因為氣候、細菌和人三種因素共同導致的。
①氣候因素:夏季天氣炎熱,有利于細菌生長繁殖。大腸桿菌在8℃以下幾乎不繁殖,而在37~38℃的溫度和潮濕的環(huán)境下,每12.5~20分鐘就可以繁殖一代,每天可繁殖72代。48小時后,一個細菌即可產(chǎn)生2.2×1043個后代。夏季的雨水較多,尤其是在發(fā)生洪澇災害后,雨水可造成水源的污染。夏季又是蒼蠅、蟑螂等活躍的季節(jié),這些昆蟲身上沾滿細菌,到處飛,到處爬,常常成為腸道傳染病的傳播媒介。
②人的因素:夏季,人們多喜生冷飲食,冷的食物可使胃腸道血管收縮,胃腸道缺血,抵抗力下降;大量飲水可以沖淡胃酸,降低了胃酸的殺菌本領。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人感染一種疾病后,都可獲得一定的免疫力,在一段時間內(nèi)不會再次被感染。但這種免疫力根據(jù)疾病的不同有長有短。例如:人得了麻疹可獲得終生免疫;得了流感后的免疫力也可維持幾年。
但這些引起腸道感染的細菌感染后的免疫力維持時間往往很短,僅僅幾個月。孟加拉國的醫(yī)生曾經(jīng)統(tǒng)計過當?shù)貎纱胃腥净魜y的人。這些感染者第一次患病與第二次患病間隔的時間最短為1.5個月。也就是說得了一次霍亂以后,如果不注意,1個半月以后就有可能再次被感染。因此,人的一生幾乎年年都有可能被一種細菌感染。
③細菌的因素:引起感染性腹瀉的細菌非常多,僅能導致人腹瀉的大腸桿菌就至少有70余種。不僅如此,這些細菌還不斷發(fā)生變異,推陳出新,產(chǎn)生新的致病菌株。1992年孟加拉國流行的O139型霍亂就是一種新的霍亂弧菌。
最近在德國乃至歐洲流行的大腸桿菌O104:H4也是一種新出現(xiàn)的致病大腸桿菌。德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這種細菌具有產(chǎn)毒和粘附兩種本領,推測它是由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和腸聚集性大腸桿菌兩種細菌組合而來的。
大家想一想,夏季是細菌繁殖的大好季節(jié),人的胃腸道抵抗力又明顯降低,而且又有那么多種類的細菌可以致人腹瀉,而人體對這些細菌的免疫力又很低,可以反復感染,所以,夏季就成了感染性腹瀉的高發(fā)季節(jié)了。
這么多的原因造成了夏季容易發(fā)生腸道感染,腹瀉病增多。因此,夏季要注意預防腸道傳染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6萬次閱讀
1.05萬次閱讀
1.64萬次閱讀
1.64萬次閱讀
1.39萬次閱讀
1.74萬次閱讀
1.83萬次閱讀
1.81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