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腸癌
腸癌可通過調整飲食、定期篩查、控制體重、戒煙限酒、藥物治療等方式防治。腸癌通常與遺傳因素、腸道炎癥、不良生活習慣、年齡增長、息肉惡變等因素有關。
1、調整飲食
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豆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減少致癌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限制紅肉及加工肉制品攝入,避免高溫燒烤、油炸等烹飪方式產生的致癌物。適量補充富含鈣、維生素D的食物如乳制品、深海魚,可能對預防腸癌有積極作用。
2、定期篩查
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5-10年進行結腸鏡檢查,可早期發(fā)現(xiàn)并切除癌前病變如腺瘤性息肉。糞便隱血試驗、糞便DNA檢測等無創(chuàng)檢查適合作為初篩手段。有家族史或炎癥性腸病患者需提前篩查年齡并縮短間隔時間。
3、控制體重
保持BMI在18.5-23.9之間,腰圍男性不超過90厘米、女性不超過85厘米。肥胖會導致胰島素抵抗和慢性炎癥,增加腸癌風險。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幫助減少內臟脂肪堆積。
4、戒煙限酒
煙草中的致癌物可通過血液循環(huán)作用于腸道黏膜,長期吸煙者腸癌風險增加。酒精代謝產物乙醛會損傷腸上皮細胞DNA,男性每日飲酒不宜超過25克酒精量,女性不超過15克。同時戒除吸煙酗酒可顯著降低發(fā)病概率。
5、藥物治療
阿司匹林腸溶片可能通過抑制環(huán)氧合酶-2減少息肉發(fā)生,但需醫(yī)生評估出血風險后使用。塞來昔布膠囊等COX-2抑制劑可用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化學預防。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等益生菌可改善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
日常需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長期熬夜導致免疫力下降。出現(xiàn)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術后患者需遵醫(yī)囑定期復查,配合營養(yǎng)支持促進康復。高危人群可考慮遺傳咨詢和基因檢測,制定個性化防控方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