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輔助食品的制作
嬰兒輔助食品的制作需遵循營養(yǎng)均衡、易于消化的原則,通常從單一食材開始逐步過渡到混合食材。主要有米粉糊、蔬菜泥、水果泥、肉泥、蛋黃泥等類型。
1、米粉糊
米粉糊是嬰兒初次添加輔食的首選,建議選擇強化鐵配方的嬰兒專用米粉。將米粉與溫水或母乳按比例調成稀糊狀,初期濃度為5克米粉配100毫升液體,逐漸增加稠度。初次嘗試時每日喂1-2茶匙,觀察3天無過敏反應后再增量。避免使用自制米湯替代,因缺乏鐵元素且可能含砷風險。
2、蔬菜泥
根莖類蔬菜如胡蘿卜、南瓜適合作為初期食材,蒸煮至軟爛后研磨成細膩泥狀。綠葉蔬菜需焯水去除草酸后再制作,每次引入單一品種,連續(xù)食用3天觀察耐受性。制作時無須添加鹽、糖等調味料,可滴入1-2滴植物油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冷藏保存不超過24小時,冷凍不超過1個月。
3、水果泥
蘋果、香蕉等低敏水果可去皮蒸軟后壓成泥,柑橘類建議延后至8月齡后添加。水果泥宜現(xiàn)做現(xiàn)吃,避免高溫長時間加熱破壞維生素C。每日攝入量不超過嬰兒全天輔食量的三分之一,防止糖分攝入過多影響奶量。芒果、菠蘿等易致敏水果建議1歲后嘗試。
4、肉泥
紅肉如牛肉、豬肉是優(yōu)質鐵來源,建議7月齡后引入。選擇瘦肉部分焯水去血沫,蒸熟后與少量湯汁用料理機打成細膩肉糜。初期可混合已適應的蔬菜泥調節(jié)口感,每餐肉類添加量從15克逐步增加至30克。禽類、魚類需確保完全去骨,深海魚類每周不超過2次。
5、蛋黃泥
蛋黃建議8月齡后添加,從1/4個煮熟的蛋黃開始,用母乳或配方奶調成糊狀。觀察1周無過敏反應后可增至半個蛋黃,1歲前避免食用蛋清。蛋黃富含卵磷脂和維生素D,但每周攝入不超過3個,防止膽固醇過量。出現(xiàn)濕疹等過敏癥狀應立即停用并咨詢醫(yī)生。
制作嬰兒輔食需使用專用刀具和砧板,所有食材應充分清洗并徹底加熱。初次添加每種新食物應安排在上午,便于觀察過敏反應。輔食溫度應接近體溫,喂食時使用軟頭勺避免損傷牙齦。1歲內禁止添加蜂蜜、整粒堅果、含糖飲料等高風險食物。輔食應作為母乳或配方奶的補充,12月齡前每日奶量仍需保持500-800毫升。定期監(jiān)測嬰兒生長發(fā)育曲線,出現(xiàn)拒食、嘔吐、皮疹等情況應及時調整食譜并就醫(yī)評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82萬次閱讀
1.63萬次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