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對強直性脊柱炎是如何認識的
中醫(yī)將強直性脊柱炎歸屬于痹證范疇,主要與腎虛督寒、濕熱瘀阻、肝腎不足等因素有關,治療以補腎強督、祛濕通絡為主。中醫(yī)認為該病與先天稟賦不足、外感風寒濕邪、勞倦內傷等密切相關,臨床常見腰脊僵痛、晨僵、活動受限等癥狀,可通過中藥內服、針灸、推拿、艾灸等綜合調理。
1、腎虛督寒證
腎虛督寒是強直性脊柱炎的核心病機,表現為腰骶冷痛、遇寒加重、夜間明顯,伴有畏寒肢冷、小便清長。中醫(yī)常用獨活寄生湯加減治療,藥物可選獨活、桑寄生、杜仲等溫腎散寒之品。針灸選取命門、腎俞等穴位,配合艾灸督脈以溫陽通絡。日常需注意腰部保暖,避免久居陰冷環(huán)境。
2、濕熱瘀阻證
濕熱瘀阻型多見于疾病活動期,癥見腰脊灼熱疼痛、關節(jié)紅腫、口苦黏膩。方劑選用四妙丸合桃紅四物湯加減,常用黃柏、蒼術、牛膝等清熱化濕藥??膳浜洗探j放血療法祛除瘀熱,選取大椎、委中等穴位。飲食需忌辛辣油膩,適當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濕食物。
3、肝腎不足證
久病耗傷肝腎精血會導致筋骨失養(yǎng),出現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治療以左歸丸為基礎方,配伍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等滋補肝腎藥物。推拿可重點按揉肝俞、太溪等穴位,同時建議練習八段錦"兩手攀足固腎腰"式以強健筋骨。
4、痰瘀互結證
疾病晚期常見痰瘀膠著,表現為脊柱畸形、關節(jié)強直、痛處固定。方用身痛逐瘀湯合二陳湯,選用當歸、川芎、半夏等活血化痰藥。外治法可采用中藥熏蒸配合拔罐,選用血海、膈俞等穴位。日常可適度進行水中運動減輕關節(jié)負擔。
5、綜合調理
除辨證論治外,中醫(yī)強調"治未病"理念。急性期以祛邪為主,緩解期注重扶正固本。推薦使用雷公藤多苷片、白芍總苷膠囊等中成藥,配合督脈灸改善脊柱活動度。飲食宜選用黑豆、核桃等補腎食材,避免生冷傷陽。太極拳、五禽戲等傳統功法有助于維持關節(jié)功能。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需保持規(guī)律作息,睡硬板床并采用低枕仰臥位。飲食宜溫補脾腎,適量食用羊肉、山藥等,忌食海鮮發(fā)物。建議每日進行脊柱伸展運動,如"小燕飛"動作。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避免空調直吹。定期復查炎癥指標,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更好控制病情發(fā)展。出現脊柱明顯變形或內臟受累時需及時就醫(y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19萬次閱讀
1.37萬次閱讀
1.74萬次閱讀
1.36萬次閱讀
1.59萬次閱讀
1.41萬次閱讀
1.69萬次閱讀
1.5萬次閱讀
1.76萬次閱讀
1.07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