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的寶寶臉上起濕疹可通過保持皮膚清潔、避免刺激因素、使用保濕霜、調整喂養(yǎng)方式、遵醫(yī)囑用藥等方式治療。濕疹通常由皮膚屏障功能不完善、過敏反應、環(huán)境因素、遺傳傾向、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
家長需每日用溫水輕柔清潔寶寶面部,水溫控制在36-38攝氏度,避免使用堿性肥皂或含香精的洗護產品。清潔后用純棉毛巾輕輕拍干水分,避免摩擦刺激皮膚。清潔頻率以每日1-2次為宜,過度清潔可能破壞皮膚天然保護層。
家長需注意寶寶衣物應選擇純棉材質,避免羊毛或化纖面料直接接觸皮膚。室內溫度建議維持在22-26攝氏度,濕度保持在50%-60%。避免接觸塵螨、寵物皮屑等常見過敏原,哺乳期母親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選擇無香料、無色素、低敏配方的嬰兒專用保濕霜,如含神經酰胺或凡士林成分的產品。在皮膚微濕時涂抹效果更佳,每日至少使用3-5次。對于嚴重干燥部位可增加使用頻次,但需避開眼周等敏感區(qū)域。
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母親應避免進食易致敏食物如牛奶、雞蛋、海鮮等。配方奶喂養(yǎng)的寶寶可咨詢醫(yī)生是否需要更換為適度水解蛋白奶粉。每次喂養(yǎng)后要及時擦凈口周殘留奶液,防止刺激皮膚。
若濕疹癥狀持續(xù)或加重,醫(yī)生可能建議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軟膏等外用藥物。合并感染時可能需要莫匹羅星軟膏等抗生素藥膏。所有藥物必須嚴格遵醫(yī)囑使用,家長不可自行增減用藥量或頻次。
家長需密切觀察濕疹變化情況,記錄可能誘發(fā)加重的因素。避免給寶寶穿戴過多導致出汗,指甲要保持短而平滑以防抓傷。如出現皮膚滲液、結痂、發(fā)熱等表現應及時就醫(yī)。日常護理中要注意寶寶情緒安撫,減少因瘙癢引起的哭鬧不安。哺乳期母親保持均衡飲食,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于改善寶寶皮膚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