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出血患者通常需要進行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檢查、腹部超聲、腹部CT以及腹腔穿刺等檢查。腹腔出血可能與外傷、血管病變、腫瘤破裂等因素有關,建議及時就醫(yī)明確病因。
血常規(guī)可評估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水平,幫助判斷出血程度。急性腹腔出血時血紅蛋白可能進行性下降,紅細胞壓積降低提示血液濃縮。血常規(guī)還能檢測白細胞計數(shù),輔助判斷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癥反應。檢查結果需結合臨床表現(xiàn)綜合評估。
凝血功能檢查包括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等指標,可排查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的出血。肝硬化、血友病等疾病可能引起凝血異常,加重腹腔出血。檢查結果異常時需針對性補充凝血因子或輸注血漿。
腹部超聲能快速無創(chuàng)評估腹腔積液情況,對肝脾破裂等外傷性出血具有較高診斷價值。超聲可動態(tài)監(jiān)測出血量變化,引導腹腔穿刺定位。但受腸氣干擾可能影響觀察效果,需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
腹部CT增強掃描能清晰顯示出血部位、范圍和血管異常,對動脈瘤破裂、腫瘤出血等病因診斷準確率高。CT可量化出血量,評估周圍臟器損傷情況,為手術方案制定提供依據(jù)。檢查時需使用碘對比劑,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腹腔穿刺抽取腹腔積液進行化驗,若見不凝血可確診腹腔出血。穿刺液檢測包括紅細胞計數(shù)、淀粉酶測定等,有助于鑒別出血來源。操作需嚴格無菌,避開腸管和腫大臟器。結果陰性不能完全排除出血可能。
腹腔出血患者檢查期間應絕對臥床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加重出血。監(jiān)測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必要時建立靜脈通路補液輸血。檢查明確病因后需根據(jù)出血原因采取藥物止血、介入栓塞或手術治療?;謴推趹3执蟊阃〞?,避免腹壓增高,逐步恢復飲食從流質過渡到普食,定期復查血常規(guī)和影像學評估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