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對人體有什么影響
疝氣可能導致局部不適、器官功能障礙甚至危及生命,具體影響與疝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有關。疝氣主要包括腹股溝疝、臍疝、切口疝、股疝等類型,常見癥狀有腫塊突出、疼痛、消化系統(tǒng)異常等。
腹股溝疝在站立或腹壓增高時腹股溝區(qū)出現可復性腫塊,平臥后可能消失,早期可能僅有輕微墜脹感。隨著病程進展,疝囊逐漸增大,可能伴隨持續(xù)性鈍痛或牽扯感,影響日常活動。部分患者會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胃腸功能紊亂癥狀,與腸管反復進出疝環(huán)有關。巨大疝氣可能限制體力勞動能力,導致生活質量下降。
股疝多見于中老年女性,由于股管空間狹小,發(fā)生嵌頓的概率較高。嵌頓時疝內容物無法回納,局部出現劇烈疼痛、壓痛,皮膚可能發(fā)紅發(fā)熱。若嵌頓的是腸管,可能引發(fā)腸梗阻,表現為腹脹、嘔吐、停止排氣排便。未及時處理可能導致腸壁缺血壞死、穿孔,引發(fā)彌漫性腹膜炎,出現高熱、休克等全身中毒癥狀。
切口疝發(fā)生于腹部手術后,與傷口愈合不良有關。初期疝囊較小,后期可能逐漸增大至足球大小,導致腹壁功能嚴重受損。巨大切口疝可能壓迫肺部影響呼吸功能,或造成腹腔臟器移位。部分患者因長期佩戴疝帶導致皮膚糜爛、感染,疝囊與周圍組織粘連增加手術難度。
臍疝在嬰幼兒多為先天性,成人多與妊娠、腹水等因素相關。小兒臍疝多數可自愈,但發(fā)生嵌頓需緊急處理。成人臍疝易逐漸增大,可能伴隨臍部皮膚破損感染。少數患者疝囊內為膀胱等臟器,可能引起排尿異常。長期存在的疝氣可能造成疝囊頸纖維化,增加后續(xù)治療復雜性。
疝氣患者應避免重體力勞動和長期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壓的行為,選擇易消化食物保持排便通暢。肥胖者需控制體重減輕腹腔壓力,可穿戴專用疝帶暫時緩解癥狀但無法根治。出現疝塊突然增大、劇烈疼痛、嘔吐等癥狀時須立即就醫(yī),防止發(fā)生絞窄性疝等嚴重并發(fā)癥。手術治療是根治疝氣的主要方式,目前多采用無張力修補術,術后需遵醫(yī)囑進行康復訓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
1.85萬次閱讀
1.73萬次閱讀
1.97萬次閱讀
1.82萬次閱讀
1.28萬次閱讀
1.06萬次閱讀
1.07萬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