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總數(shù)正?;蚱?,淋巴細胞相對增高,偶見異型淋巴細胞,一般不超過10%。
2.尿常規(guī)檢查黃疸前期后一階段尿膽原及尿膽紅素開始呈陽性反應,黃疸期尿膽紅素陽性,而尿膽原減少。
3.肝功能檢查包括以下五項:
(1)血清酶測定于黃疸前期早期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開始升高,血清膽紅素于黃疸前期末升高。血清ALT高峰在血清膽紅素達高峰之前,一般在黃疸消退后1至數(shù)周恢復正常。測定ALT有助于早期肝炎的診斷。ALT升高并無特異性,單項ALT較正常值升高2倍以上,排除其他原因,結合臨床表現(xiàn)及免疫學動態(tài)觀察才有診斷價值。急性無黃疸型與亞臨床型多以單項ALT升高為特點。
一般血清中ALT含量的高低與肝細胞壞死程度有關。重型肝炎時黃疸迅速加深,ALP反而下降,呈現(xiàn)膽酶分離現(xiàn)象,提示大量肝細胞壞死淤膽型肝炎時血清堿性磷酸酶(ALP)升高,但不如肝外梗阻性黃疸顯著。肝損害嚴重時血清膽堿酯酶活性顯著降低。乳酸脫氫酶同功酶也有參考價值。
(2)色素代謝功能測定
常用有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測定、尿三膽檢查。黃疸型者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均升高。淤膽型者升高更顯著,同時伴有ALP及r谷氨酰轉肽酶(γ-GT)明顯升高。無黃疸型可選用腚青綠(ICG)滯留試驗或磺溴酞鈉滯留試驗,有助于診斷。
(3)蛋白代謝功能試驗麝香草酚濁度試驗,血清透明質酸測定均有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多反映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指標。急性肝炎常常正常。
(4)其他凝血酶原活動度≤40%對診斷重型肝炎有重要意義,≤50%顯示有發(fā)展為重型肝炎傾向。血清膽固醇降低表示病情危重,增高見于梗阻性黃疸。
(5)特異血清學檢查檢測抗-HAVIgM是確診甲型肝炎的重要指標,是診斷甲型肝炎最可靠靈敏的方法。若抗-HAVIgM陽性即可確診為現(xiàn)癥感染,若陰性可以排除。
4.影像學檢查B型超聲、CT等,可了解肝臟大小、形態(tài)有助于肝炎的判斷。
5.HAV抗原抗體及HAV-RNA檢測
(1)抗-HAVIgM甲型肝炎特異性抗體-(抗-HAVIgM)出現(xiàn)早,一般在發(fā)病數(shù)日即可檢出,黃疸期達到高峰,1~2月抗體滴度下降,3~4月大部分消失。是甲型肝炎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常用方法有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試驗(SPRIA),其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為急性肝炎患者檢測的常規(guī)項目。類風濕因子陽性標本可出現(xiàn)抗-HAVIgM假陽性,應引起注意。
(2)抗-HAVIgG當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出現(xiàn)癥狀時,血清中即可檢出抗-HAVIgG,初期滴度低,以后逐漸升高,病后3月達高峰,1年內維持較高水平,低水平在血中可維持數(shù)十年甚至終身。如雙份血清的抗-HAVIgG滴度,恢復期血清有4倍以上增高,可診斷甲型肝炎。常因患者就診較晚,采不到早期血清,也得不到抗體滴度增長4倍的結果,所以臨床上基本不用此診斷方法???HAVIgG主用于檢測人群免疫水平流行病學調查。
6.免疫電鏡檢查HAV顆粒甲型肝炎患者糞便排毒高峰主在潛伏末期及急性期早期,故在前驅期和病后1周內采取糞便標本,可檢測出甲肝病毒抗原(HAVAg),也可檢出HAV顆粒,因HAV無慢性攜帶狀態(tài),因此,在糞便中檢出HAV顆粒,即可證明為近期感染。由于從糞便排出HAV時間較短,當患者診斷為肝炎時,有的排毒已停止,故此時從糞便中未檢出HAV,也不能除外HAV的近期感染。因檢測HAV需要一定的條件,故本法不能作為常規(guī)檢查。
7.HAV-RNA利用克隆的HAVcDNA片段制成探針,采用cDNA-RNA分子雜交技術可檢測甲型肝炎急性期血清和糞便中的HAV-RNA。自從聚合酶鏈反應(PCR)應用于臨床以來,提供了檢測HAV-RNA更敏感的方法。用逆轉錄PCR(RT-PCR)法,先用逆轉錄酶將HAV-RNA轉為cDNA,然后再進行PCR檢測。HAV-RNA陽性,為HAV急性感染的直接證據。
甲肝的鑒別診斷
與急性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的鑒別,除參考流行病學資料、輸血和輸血制品史及臨床特點外,診斷主要依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特點、實驗室檢查和特異血清學診斷綜合分析判斷。要注意發(fā)病季切、年齡及當?shù)丶仔透窝琢餍星闆r,病前有無與甲型肝炎中層得密切接觸史及個人、集體飲食衛(wèi)生狀況。一般急性黃疸型肝炎診斷不難,但在黃疸前期易誤為“感冒”、“急性胃腸炎”,應注意尿色加深呈深黃色是考慮本病的重要線索。無黃疸型與亞臨床型不易早期發(fā)現(xiàn),常依靠肝功能及特異血清學檢查作出診斷。慢性肝炎一般不考慮甲型肝炎的診斷。重型肝炎由甲型肝炎所致者很少見。
有以下任何一項可確診為HAV近期感染:
I.血清抗-HAVIgM陽性。
II.病程中抗-HAVIgG有四倍以上增長。
III.糞便經免疫電鏡找到HAV顆粒或用ELISA法檢出HAV抗原。
IV.血清或糞便中檢出HAV的RNA
急性甲肝的診斷
甲型肝炎在過去20年中發(fā)病率已顯著降低,仍是最常見的急性肝炎。絕大多數(shù)感染的個例是無癥狀的,如出現(xiàn)癥狀,絕大多數(shù)病例的經過是自限的。臨床表現(xiàn):
潛伏期15-50天。前驅期中糞便排毒來自短暫的病毒血癥。黃疸發(fā)生前ALT出現(xiàn)高峰,伴有重度厭食、惡心、嘔吐黃疸期一般僅10余天。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可以有多種非典型的臨床類型,有兩點尤為矚目:
①無黃疸病例很常見,亞臨床和臨床感染的比例可達(10—20):
(1)中國人群lgG抗HAV檢出率可達70%-80%,而廣大感染者并無黃疸史,不能憶及曾有肝炎發(fā)作。
(2)另一方面,有些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則可有顯著而遷延的肝內膽汁淤滯。沒有特征性的生化改變,在進行系列檢測時,ALT在甲型比乙型肝炎上升和恢復都較快。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數(shù)病人在2個月內恢復。隨訪上海80年代大流行中的1212例甲型肝炎病人,2個月內臨床和肝功能恢復正常者為63.4%,20.40%的病人需3個月,8.6%需4個月,4.8%需5個月,1.5%需6個月,超過6個月才恢復的僅1.3%。未發(fā)現(xiàn)進行性慢性肝病,但可有復發(fā)(復發(fā)性甲型肝炎),甚至多次發(fā)作,同時糞便再次排毒,一般都發(fā)生在6個月內。
病原診斷:HAV感染的診斷依據是以EIA檢出HAV的抗體。血清IgG抗HAV表示過去感染和對HAV的免疫,但如滴度繼續(xù)上升則是近期感染。HAV感染2-3周后,IgM抗HAV常出現(xiàn)在臨床癥狀之前,保持30-420天,大多數(shù)在120天內陰轉。這一試驗靈敏、特異,單—血清即可獲得可信的診斷。
打過甲肝疫苗后一般1-3天可能出現(xiàn)發(fā)熱反應,通常為低熱且持續(xù)1-2天可自行緩解。發(fā)熱是疫苗激活免疫系統(tǒng)的常見反應...
寶寶接種甲肝疫苗后第三天發(fā)燒可通過物理降溫、補充水分、觀察癥狀等方式處理。 接種疫苗后出現(xiàn)低熱屬于常見免疫反應,...
甲肝疫苗的接種時間通常為18月齡和24月齡各接種一劑。 甲肝疫苗主要用于預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接種程序通常分為兩...
甲肝和乙肝可通過接種疫苗、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高危行為等方式預防。 甲肝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預防需注重飲食衛(wèi)生。...
甲肝抗體化驗單主要通過檢測IgM抗體和IgG抗體來判斷感染狀態(tài)。 甲肝抗體IgM陽性通常提示近期感染或急性期感染...
甲肝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包括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感染者排泄物等。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過感染者糞便排出體...
甲肝抗體陰性一般是正常的,表明未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或未接種過甲肝疫苗。 甲肝抗體包括IgM抗體和IgG抗體兩種。I...
甲肝疫苗主要用于預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甲肝疫苗...
打甲肝疫苗前需確認無發(fā)熱或急性感染,接種后需留觀30分鐘觀察反應。 甲肝疫苗主要用于預防甲型肝炎病毒感染,接種前...
甲肝疫苗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 接種甲肝疫苗后,局部反應常見于注射部位,可能出現(xiàn)紅腫、疼痛或硬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