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陰莖腫痛可能由包皮龜頭炎、外傷、過敏反應、尿路感染、陰囊濕疹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清潔、抗感染治療、抗過敏治療、鎮(zhèn)痛處理、就醫(yī)檢查等方式緩解。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yī)明確病因,避免延誤治療。
包皮過長或清潔不足可能導致細菌感染,表現為陰莖頭紅腫、分泌物增多。可遵醫(yī)囑使用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等外用抗生素,合并真菌感染時需聯用克霉唑乳膏。日常需用溫水清洗包皮垢,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
碰撞或摩擦可能導致陰莖皮下出血腫脹,伴有局部淤青。輕微損傷可用冷敷減輕腫脹,48小時后改為熱敷促進吸收。若出現持續(xù)疼痛或排尿困難,需排除尿道損傷,必要時拍攝超聲檢查。
接觸洗衣液、紙尿褲等致敏物質可能引發(fā)接觸性皮炎,表現為皮膚潮紅伴瘙癢??赏庥脿t甘石洗劑緩解癥狀,嚴重時需口服氯雷他定糖漿。建議更換低敏洗滌用品,避免穿化纖材質內衣。
細菌逆行感染可引起尿道口紅腫、排尿灼痛,可能伴隨發(fā)熱。需通過尿常規(guī)確診,常用藥物包括頭孢克洛干混懸劑、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顆粒。治療期間應保證每日飲水量,避免憋尿。
汗液刺激或濕熱環(huán)境可能誘發(fā)皮膚炎癥,蔓延至陰莖根部。表現為丘疹、滲液,可外用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聯合氧化鋅軟膏。保持會陰部干燥,選擇透氣棉質內褲,避免抓撓患處。
日常護理應注意每日用溫水清洗外陰,動作輕柔避免損傷黏膜。選擇寬松透氣的純棉內褲,勤換洗并在陽光下暴曬消毒。飲食宜清淡,多飲水促進代謝,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觀察排尿頻率及尿液性狀,記錄紅腫變化情況,若癥狀持續(xù)超過24小時或出現發(fā)熱、膿性分泌物等表現,須立即就診兒科或泌尿外科。